不论是文化艺术还是生存艺术,
有道无术,术尚可求;有术无道,止于术。
众生没有真理真相,只有好恶。
谁能在浮躁中名开天眼,
如实观照政治、文化、传统,
把被文化、道德颠倒的真理、真相颠倒回来,
谁就是名利、成就、价值的风向标,
是幸福、快乐、圆满的代言人。
{mtitle}01 浮躁的社会,“静”者胜{/mtitle}
当我们感到浮躁时,往往是最无助、最没方向感的时候。浮躁的本质是自身迷茫感的一种内心投射。
百度百科解释:
浮躁社会是个性张扬的社会,是自由主义泛滥社会,是野蛮与文明交织的社会,是人类从四肢着地到两脚直立逐步走向文明理性的必经程序和重要发展环节。浮躁社会是一个过渡社会。
经过多年改革开放的高速发展,民众物质生活得到极大改善、生活方式也变得更加丰富多样,社会呈现出欣欣向荣的一面,同时也出现了一种情绪焦虑、性情急躁的普遍现象,称之为“社会浮躁”。
季冠芳认为:
“社会浮躁心态是一种社会现象。它是社会中一些群体、一些人,对社会事务或群体利益、个人利益在表达关注和追求时,所呈现出的某种盲目性、非理智性的反映。”
浮躁并非我国社会的独有现象,美国、英国以及日本等国家都经历过社会浮躁。当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社会处于转型阶段的时期,就会出现社会浮躁,它是一个国家经济转型与发展所必然经历的特定时期。
浮躁的产生有深刻的时代根源,节奏太快、压力太大、头绪太多是浮躁的主要诱因,人际关系淡漠和功利化、生活和工作不稳定、人生发展没有稳定的预期等都是浮躁的表现形式。
浮躁心理导致急功近利,渴望一夜成名,一夜暴富。行动之前缺乏思考,理智被情绪取代,盲动盲从。
“三分钟看完一部电影”“十分钟读完一本书”、“二十天掌握一门计算机语言”……各种花式“速成班”迎合浮躁的人群,制造焦虑,、放大焦虑、贩卖焦虑……
欲速则不达,浮躁和焦虑只会使肉体变成智慧的傀儡。
社会太喧闹,人心太浮躁。
只有胸怀静气,才能保持清醒头脑,深谋远虑,鉴天地之精微,察万物之规律,不为进退滋扰,宠辱泰然不惊,心无旁骛,志存高远。
{mtitle}02 和谐的家庭,“静”界高{/mtitle}
家庭是社会的细胞,是组成社会的最小单元,社会离不开家庭,家庭也离不开社会。
处于特定的社会发展阶段,我们每个人都不能置身事外,更不可能离开社会独立存在。
当浮躁之风盛行时,实用就会替代理想,精神会被物质阉割,人们奉行金钱至上、名利之火焚心,欲望掏空灵魂。
似乎空气都是浮躁的,谁也静不下心来。
人人都处于浮躁的旋涡之中,人人又不得不在焦虑的阴霾里忍气吞声,于是,不少人把宽容的样子留给别人,把最恶毒最伤人的话留给最亲的家里人。
“你这袜子怎么没洗呀?”“这些碗摆在这里一天了,你怎么还不刷呀”……
不超过三个回合的交锋,就会迅速上升为“你怎么一直都是这样”“我当初怎么就瞎了眼,看上你”……
新伤、旧痛就像高考备考一样,完成一轮、两轮复习……
一个比一个嗓门高,一个比一个语速快,一个比一个记忆深……其结果,轻则局部受损,重则解体。
家庭不再是避风的港湾,而是浮躁与焦虑的加油站,灵魂与肉体对决的另一个战场。
身处浮躁的社会,家庭更需要用心去经营,哪怕是就事论事的讨论都会成为崩溃的导火索!
《流浪地球》里空间站人工智能MOSS 说:
“让人类永远保持理智,确实是一种奢求”。
人非草本,孰能无情。每个人都有喜怒哀乐,都会在一定的环境中被触发,这是人性的本来。
“静气”不会与生俱来,需要修养、历练和积累,是每个人后天成长的产物,所以,也才会有高低之分。
建立一个好的家庭,比事业有成难多了,更需要认真的投入与付出。父亲的格局,母亲的好情绪才是一个家庭最好的风水。
男人,少一些居高临下的包容;女人,也少一些没啥营养的唠叨,多一些理解和尊重,彼此静下来,才能心平气和地交流,分享彼此的喜怒哀乐。
即使到了非吵不可的地步,也要降低点儿分贝,放慢点儿语速……
“静”界高的家庭氛围,决定着事业的高度,人生的宽度,生命的长度。
{mtitle}03 幸福的人生,“静”致远{/mtitle}
快节奏生活,常常压得人喘不过气,赶着工作、忙着做家务、往返于各类辅导机构后还要与神兽斗志斗勇,以至于吃饭都要秒速搞定……
忙碌、盲目、茫然是不少人生活的底色,像一个不停旋转的陀螺,把每一天的生活不停地复制、粘贴。
没有了热血沸腾的感觉,每天碌碌而为;活成了一台行走的机器,在不同的场合逢场作戏;成为了生活的表演者,在各种场景中不停切换面具;懂得如何迎合对方,却忘了自己是否满意。
每天被嘈杂喧闹的声音和疲倦的尘埃紧紧缠绕,静不下来,看不到远方。
林清玄说:
心静下来,就闻到了香气。
静能生慧。享受孤独的快乐,才能明白生活的真谛;回归自心的安宁,才能享受一份随缘的自在。
白岩松在给他的学生泡功夫茶时,要求他们:“三十分钟,谁也不许说话。”
在极其安静的氛围中,茶香味渐渐蔓延开来。
彼时的窗外鸟叫声格外清脆,屋内钟表的滴答声格外清晰……
因为总是走得很快,忙着工作,忙着追逐梦想,忙着恋爱、结婚生子。这些声音在年轻一代的生命中,是时常被忽略的。
他们很少能真正静下来,聆听自己内心深处的声音,很少有机会和内心深处的那个自己,来一场深入的对话。
三十分钟到了,却依旧没有人说话。
白岩松说道:“可能他们已经体会到了‘静’的滋味,我相信,无论是谁,不平静,就不会幸福。”
静下来,是一种心灵模式。
不是世界太喧嚣,而是内心太吵闹。静下心来,倾听内心的真实声音,整理自己的心绪,拂去心灵的蒙尘,在忙碌中安享内心的静谧。
内心平静的人,心中必有自己的山水,在细碎的光阴里,思考人生的坐标,感受生命的美好,奔赴广袤的星辰大海。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静”界高的家庭氛围,决定着事业的高度,人生的宽度,生命的长度
“静”界高的家庭氛围,决定着事业的高度,人生的宽度,生命的长度。